康雪烛笑着应了:“自是愿意。”
那人本在一旁坐着笑看,却冷不丁地被众人指名姓要让他与杨逸飞比试,一时有些困窘。但他很快整肃仪礼,脸上带着温雅的笑容,起向堂中主座方向盈盈一拜:
,正是如此一位声名显赫的名士要与杨逸飞行比试。侠士虽对杨逸飞的琴艺深信不疑,此时却有些微的动摇。他落座在后排,也忍不住倾凑了上去,一瞬不瞬地盯着杨逸飞舍不得移开目光。
等那人直起腰后,侠士才从人群的隙中细细观察这位中年男。只见他姿貌众,双眸顾盼生辉,神态端庄温醇,举手投足之间尽皆名士气度,使得杨逸飞也不免看他一番,微笑着回拜:
一曲已毕,众人尽皆叫好。康雪烛径直站起,带着钦佩的神向杨逸飞端起了酒杯:
“还未知士名姓。”
自丧妻后,康雪烛再也不曾见过如此无声却烈的,可面前这一对寻常主仆之间,似是有他苦苦找寻多年的东西。
二人执琴对坐,康雪烛示意杨逸飞先弹奏。杨逸飞喝了些酒,从心底里翻了些许狂狷之气,指尖轻琴弦时奏一曲《喜莺》来。曲调纡回曲折,抑扬起伏;曲音急而不乱,多而不繁,“垂丝百尺挂雕楹,上有好鸟相和鸣,间关早得风”,青莲剑仙李白笔的日盛景仿佛在众人前缓缓铺开,江南草长、群莺乱飞,至曲之终仍如醉如痴恋恋不忘。
“若是我邀贤兄同试一曲,贤兄可否愿意?”
在众人尽皆沉醉于琴声之时,康雪烛却紧紧盯着杨逸飞残缺的右手小指,神闪过一丝莫名的遗憾。但很快他发现了角落里的侠士,一双清澈眸盛满温柔缠绵的意,不加掩饰地全然落在杨逸飞上,竟也让他的心旌颇为动摇。
冬至当日,周宋告诉杨逸飞长歌门有礼送至商会,听闻此消息的杨逸飞习惯喊上侠士陪同,二人一并商会库房。对于侠士来说,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商会库房,亲见到众多贵重货整齐叠码在沉重的木箱中,一时有些犹豫不敢
宴会结束后,康雪烛抱着对二人的好奇,甚至有违独行的习惯,开始主动与杨逸飞接,而逐渐靠近侠士。对于康雪烛的示好,杨逸飞欣然接受,两人互年齿之后以“贤兄”和“贤弟”相称。侠士为杨逸飞结交一个名满江湖的好友到欣喜,自愿承担起了两人间传信的角,康雪烛也借此机会和侠士越走越近,时常邀请侠士榻他的居所。
“杨贤弟琴艺炉火纯青,我再弹奏便是贻笑大方了。此局我认输,自罚一杯!”
然而,杨逸飞却对康雪烛与侠士的亲近颇有微词,偶尔替侠士回绝这听起来有些暧昧的相邀。可未曾想侠士也倔起来,找了理由光明正大地康雪烛府上,杨逸飞拿他没办法,只怕再拒绝就会将侠士从自己边推得更远,只好默认了侠士略微任的行为。自从那日起,他们三人之间就这般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。
侠士恍然。他先前也听说过康雪烛的名字——江湖人称“素手清颜”的万花名士,因为遥远东海所以整个人笼罩着不同于中原的特别气质,加之孤孑立,引得不少年轻女倾心。可后来人们渐渐知晓,康雪烛原有一位相濡以沫的恩发妻,前几年因病去世后他便思念成疾,几乎在江湖中销声匿迹。等他再次被众人注意是因为一双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雕刻巧手,所有经过他手的木雕无一不让人惊叹栩栩如生巧夺天工,有的作品甚至被皇家收藏。有人问他为何在雕塑工艺上钻研深,康雪烛回答说想借此塑一座雕像以怀念亡妻,如此痴绝不禁让众人慨叹,也因而在江湖名噪一时。
杨逸飞先奏,康雪烛聆听片刻后会意接续,竟是一首《》。其弦若滋,温兮如玉,时为岑寂,若游峨眉之雪;时为逝,若在庭之波。昔年伯牙期以知音相交,如今二人惺惺相惜,想必日后定是一番江湖谈,不免让座中众人心中慨。
男笑:“在康雪烛。”
紧接着他仰灌酒,在众人的笑闹声中翻过酒杯示意杯中已空。杨逸飞也笑了起来,同样举起酒杯:
而此时,侠士的思绪也飞回那年洛城的初,眉目尚青涩的少年也同今日一般在他侧毫无保留地弹奏一支曲。鼓弦中,纵指自如,音意疏越,动如风发,侠士觉得自己仿佛寥阔梦境,茫茫中只有他们二人:杨逸飞抚琴于琴台之上,侠士在一旁捧匣奉香,双影相伴,双心不违。
第二日的南北酒楼中,繁肴绮错,旨酒泉渟;笙镛和奏,磬声。来客皆是有名的达官贵人,杨逸飞于其间谈笑自如礼节悉备,赢得了不少人青。忽然有一客提到了他当年洛阳一曲拜周墨为师的谈,便有其他人怂恿着让他再弹奏一曲,甚至还将席间另一人推了来说要比试。
对于侠士的逃避他没有多问,也没有抱怨,反而是侠士这边十分心虚。而此刻侠士只能应,尝试着回归到他们之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关系之中——一对寻常主仆。
席,你陪我同去吧。”
“我这琴艺怎敢与杨贤弟相比,怕是要劳烦贤弟多加指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