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师鉴定一块玉,不知大师能否得知此玉的来历。”
“小人7岁就跟着师傅学刻玉、研究玉、一辈和玉打交,只要经我之手,就没有我不记得的,大人放心。”
“那真是太好了。”仕林立即递上一块玉。冯玉祥接过之后,放在手上摸。
“此玉为普通的翠玉,不知来历,因非经我之手,想必大人请小人前来,不是为它吧。”冯玉祥面沉着。
“大师果然技非凡,因兹事大,请恕我冒昧一试。”仕林作揖致歉。
“不妨,好玉才值得大人如此珍视。”
“的确是一块好玉,请大师一鉴。”仕林拿玉佩,交给冯玉祥。冯玉祥一摸,只见眉间若蹙,脸骤然变得阴沉起来。
“大师,可有眉目?”仕林见此忙问。
“此玉产自西域,是块尚好的羊脂白玉,价值连城啊。”冯玉祥摸后说。
“大师明,的确是稀世之宝。”
“此玉雕刻确经我手,但不知是谁人嘱托。”
“真的?大师可还记得当时的形?”
“刻这块玉的时候,正是我大病初愈,返乡祭祖那年,约莫十六年前。有一位自称是上的人找到了我,说要在一日之完成。接到此玉,小人也惊叹是块好玉,只叹刻上那些雕花文字,有些可惜。我连夜赶工,刻上了凤鸟和一个“雨”字,他一直候在屋外,完工后给了50两赏银,就走了。如此大的手笔,如此稀罕的宝玉,此人一定是非同小可了。”冯玉祥回忆着,娓娓来。
“这样说来,还是查不到什么绪。”赵威说。
“不,冯大师已经提供我们很多的线索了,只要有线索就能查得来。”冯大师提供的线索,让案有些眉目,仕林的里便信心满满。
“大人,有圣旨到,还请大人速速接旨。”衙差来报。
“圣旨?”仕林有些惊奇,整了整官府和官帽就去了。
“圣旨到,请巡查刺史许仕林接旨。”当仕林去的时候,一位宦官已举旨待宣。
“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仕林和众人纷纷跪。
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逢大宋世宗仁承皇后仙逝十六年奠祭,今班昭大赦天,赐地方国库万两、开粮仓、减赋税、释死囚,以济天黎民,以仙后之灵。钦此,谢恩哪。”
“谢主隆恩,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仕林等恭敬叩,接过圣旨,待宦官等离去后,方起。他捧着圣旨回到里屋,放在桌上摊开细看。
“许大人,当年嘱托之人就是刚才堂上宣旨之人。”冯玉祥突然说。
“什么?你确定?”仕林大惊。
“小人虽双目失明,但对声音过耳不忘,尤其是这等非同一般的声音,小人当年就已猜测到几分。”冯玉祥说得十分肯定。
仕林立即再看了一遍圣旨,‘逢大宋世宗仁承皇后仙逝十六年奠祭,今班昭大赦天……。皇后仙逝十六年,雨胭今年十六岁,仁承皇后,就是当年因难产而亡的那位皇后?会与此玉有关吗?’
“赵威,立刻备轿,送冯大师回京,同时随我去京城一趟。”仕林似乎想到了什么,立即吩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