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的程度。
相比较之,诸藩国许多百姓才仅仅是小学平,因此这样的质量移民自然不会被诸藩所放过。
大明宽松移民的政策消息一传开,不仅仅是昆仑诸藩打了鸡血,便是隔的印度厮当诸藩也铆足了劲。
许多不是生产,在街巷尾乞讨的土民被他们抓捕,直接卖往了北昆仑。
之后,或许是觉得这样来的太慢,周王朱奎联合北方七藩,向莫卧儿发起攻势。
尽奥朗则布的反应很快,及时带领大军支援边关,但还是有二十余万土民被掠走。
据昆仑监察使司官员记载,仅乾圣十二年,诸藩就从各地输送了百万隶前往北昆仑,但其中能活着抵达的不足三分之一。
官员们睁睁看着隶价格从每个五两骤降回到了一两,最后甚至降到了八百文。
这样的况,直到乾圣十三年三月,皇帝朱慈燃病愈重新执掌朝政,并收紧移民政策才宣布结束。
不过即便如此,迁移司也批了二百六十多万的移民铁牌。
值得一提的是,齐国并没有趁着政策宽松的时候和诸藩抢人,而是不争不抢。
齐国对于大明百姓迁移齐国的态度由百姓主,原因源自齐王那句“他若来我便收,他若不来便不用求,人在而不在多。”
对于移民,齐国和大明的态度都是一致的,百姓主动上报当地迁移,那当地官府便会同意,随后于月末上报。
每月各省移民的文册上交至迁移司后,迁移司与百王坊的齐王府官员交接,定好迁移银的数量。
其中,由于齐国国力上升,齐国并没有继续占着政策,而是在天启四十年将迁移银从一两提到二两。
此后天启五十年,乾圣十年,齐国分别两次主动提价,如今齐国移民一人已经不再是一两,而是四两。
但即便齐国如此,大明每年迁移齐国的人却也不在少数。
仅乾圣十二年,大明迁移齐国的人数量就达到了七十五万,齐国也为此交了三百二十万两的迁移银。
不过,大明对于迁移银的态度是比较宽松的,可以用国债置换。
乾圣十二年,大明累计发放了国债两亿三千万两,其中有不到一亿两被国百姓持有,但大明每年都会回收。
剩的一亿三千多万两里,印度厮当诸藩持有的国债仅仅三千万,昆仑诸藩一千六百万,朝鲜等外藩一千八百余万两,剩余六千多万两国债都由齐国持有。
因此,换句话说,齐国持有的国债如果以移民的方式来置换,大明需要对齐国迁移一千五百多万人才行。
好在齐国对大明的国债倒是没有什么怨言,基本只要大明发生困难,齐国都会手援助。
例如此次京师大地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,因此齐国和大明的关系才能良好的维持去。
只不过说到底,齐国始终是一个新崛起的国家,大笔的国债放在手里,这避免是一个诱惑……
“六千七百二十六万四千三百两……”
“阿爷、爹,这国债你们再大手大脚的买,小可就要致仕不了。”
乾圣十三年三月初五,齐王承运殿,当一名三十,着黄圆领袍的男人着眉心将一本奏疏放在殿的时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