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少年书生没有人证——狄柬之、张仁杰过去的时候,事的前半段已经发生,没有人看到老妪是怎么倒的。
至于上籍的事,那可能是某个差役一时利熏心,跟那个地痞勾结,两人串通一气,绝不关官府的事,亦绝对不可能是官府为了捞钱而想方设法。
县令说得不错,陆瑞跟刺史有交。
见到陆瑞,刺史的第一句话便是:
县令令捉拿狄柬之等人前,陆瑞在县衙别院见到了易州刺史。
“汝贤,只有你能帮我了。”
“本官为皇朝治理地方,首先要注重的,就是朝廷权威,你等视尊卑秩序于无,与刁民无异!本官现在有理由怀疑,你们跟那些祸乱州县,冲击官府抢夺粮的贼寇有关系!
官府认牌的事,让所有车夫都受其害,且已有多名车夫自杀,结果就叛了个今日当事的差役革职,官府认牌不受影响?车夫的命就这么不值钱?
县令的判定很简单。
昔年陆瑞中了易县童生后,在易州求学时是官学的六十名学生之一,对方则是八品经学博士,也就是他的先生,两人近乎朝夕相数年。
“且大人又对官吏多番庇护,心中只有官吏荣辱而无百姓生死,易县还能有什么义可言?大人如此为官,是在误国误民!”
县令一本正经,公事公办:“休要纠缠,审案当就事论事,怎能就此说什么鱼肉百姓?本官稍后会令,整顿相应事宜,确保这种事不再发生。”
......
“巡查使?”陆瑞故作惊讶,明知故问。
国战爆发,刺史跟着官府南奔,期间因为能力众不断升迁,国战结束,对方再回易州已然是一州刺史。
觉得狄柬之等人气度不俗,但仔细一想,觉得对方不应该有什么显赫份——若是有显赫份,谁会悄无声息来这,不顾官场规矩找他的麻烦?
他是被对方的人隐蔽叫到此的。
狄柬之在县衙的时候,就对县衙吏治的黑暗十分不满,此刻终于忍不住:
狄柬之气得浑发抖:“你敢?!”
说到这,他老神在在起来,用神示意狄柬之:你还想要什么?总不能让本官不县令吧?总不能把易县的官吏都换了吧?这才是可笑的想法。
他到底是刺史,阅历见识不是县令可比,从狄柬之等人在城门带着车夫城,他就得知了对方的行踪,再综合对方后续的所作所为,已是笃定对方的份。
刺史叹息着:“朝廷巡视各州的官吏,两个油盐不的家伙,为了自政绩前途,可以六亲不认的存在!国战之前,倒在他们手里的官吏就多不胜数。
所以他赶紧过来,隐蔽些安排。
“如今他们来了易州,又碰到你大闹公堂,这回我怕是在劫难逃。
众差役齐声应诺:“得令!”
县令站起,轻蔑的看着狄柬之,他现在愈发确定对方没什么来了,否则怎么会对地方官府捞钱、断案、事的潜规则如此不理解?
查到个人置个人即可。
狄柬之忍着怒火:“这不是差役个人之事,而是官府巧立名目鱼肉百姓,如此判决何异于纵容?”
“大人断案,只说趋利避害,全然不顾圣人教诲,心中德何存?以利害治理地方,而不知匡扶正气压制邪恶,这是不施教化!
“来人,给本官捉拿狱!”
“以上四条,条条犯律法!
“来人,立即捉拿!”
此言一,围观百姓立即炸开了锅。
正因两人之间的关系,易县县令从来不敢对陆瑞太过分,而刚刚哪怕是在公堂上,听到刺史派人来叫,陆瑞也立即过来相见。
见此此景,车夫、少年书生无不是面如死灰,公堂外的百姓俱都惊慌无措。
张仁杰拉住要发怒的狄柬之,让他暂且息怒,他把在城中遇到的老妪、少年书生,还有那位给孩上籍的人叫了来,让县令也判判这些事。
“差役事不妥,难辞其咎,不过车夫乃是自杀,不是差役杀的人,不该由差役承担责任,本官判差役革职,退回十两银!”
老妪一定是少年书生撞的,后者需要赔钱,理由跟老妪说的一样:人如果不是少年书生撞的,他为何要扶人?这不符合人趋利避害的本!
冷静来之后,县令知自己该怎么事了——必须维护官府权威不受胁迫:
“汝贤啊,被巡查使当刀使了。他们就是想在易州闹事查案,捞取自政绩回朝受赏,有你打阵,他们就有了由,事可以的滴不漏。”
县令恼羞成怒,冷笑不迭:“咆哮公堂,不敬朝廷命官;胡说八,蛊惑百姓人心;毁谤污蔑官府,用心险恶;寻衅滋事,扰乱治安,影响恶劣;
汝贤是陆瑞的字。